如何進行督導

謝秀娟
督導姓名 謝秀娟
督導年資
目前服務單位

從理性的合作中有感性的連結~淺談督導經驗 謝秀娟

謝秀娟

              筆者任職於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彰化分事務所

民國八十八年三月進入家扶擔任直接服務的社工,前七年於南投家扶中心均以偏鄉的經濟扶助相關工作內容為主,輔以中輟生追蹤關懷、親權案件調查訪視、收出養追蹤服務、原鄉服務方案、災變(921大地震、桃芝風災)後的重建服務等,走在這條助人工作的道路上,看過許多受限於各方窘境而無助的眼神、面臨天災地變家園殘破親人驟逝而沉痛茫然的表情、最美童顏天真的笑容、最感動於人能突破困境長出希望的那份堅毅勇氣,以及有許多人們樂意去分享自己的美好與善意,這些年的直接服務歷程讓我深刻體會到在天地之中生為人的那份『輕(謙卑)與重(自省力)』的哲學觀,「輕」指的是謙卑心--走過不求留痕跡的無所求心理,則處處可自在,「重」指行為-後果間的自省能力--人在權利與義務之間的先後順序拿捏如不當,後果不僅是個人及家庭需承擔,也會是社會成本的共業;而另一層的看見是,需要幫助的人們在人生角色責任輕與重之間的抉擇能力未必都比幫助端的人們來得弱,只是受限於諸多所處的生態環境中人事物多元交錯影響著,如果能夠簡單平順地生活,沒有人想如此複雜迂迴的。

民國九十七年擔任社工督導至今八年,因著先前直接服務工作中的體認,發覺到社工之於服務對象之間的有種關係是:『陪伴著服務對象時要把複雜的盡量簡單化,就會有力量產生! 』督導之於被督導者的關係,大多數時候也需要移位如前述社工之於服務對象的關係,帶著簡單而信任的心思相互交流著,自然就會有支持力道在! 在看似無為的督導關係裡,督導自身『如何接收與傳達的詮釋過程』往往會影響了後續被督導者們的工作能量流動,把正能量聚集在服務輸送上很重要,而要如何讓團隊能夠把正能量聚集在服務輸送上一直是我在督導歷程裡很在乎的事,也因為我認為每一個任務都帶著其被賦予帶給生命成長的意義而來,每當我看見被督導者正處於工作瓶頸時,會先以生態觀點權衡工作環境中內外的影響因子,站在較全面的視野來衡量內外界的動力,進而促發正向的因子來降低團隊裡的負能量,讓各種可能影響的雜質在詮釋的歷程裡能稍被過濾掉,被督導者的服務動力與服務品質便可持續維持穩定,這也是社工督導間接為服務對象之權益所能做的確保。

維持工作團隊的正能量等同於為維護服務對象的權益盡到責信,身為督導的我經常省思著自己督導角色裡的『輕與重』哲學觀,在一個接一個不同任務的團隊分工裡,適時提供夥伴們可以發揮的舞台,懂得創造夥伴們被賞識的機會,督導者則輕輕地在旁一同鼓掌便可,更要懂得在任務壓力下挺身承擔責任! 而督導者的角色裡有幾分的重,則是需要認知到不管在直接服務的思考脈絡、活動規劃與資源連結的評估能力、團隊合作的默契、工作正能量的凝聚、、、,其實都是奠基在被督導者感受到被充分信任的安心之上,我努力讓自己成為那樣可以被信任的人,也以信任的心去對待著團隊裡的每一位夥伴,關係位移的效果是團隊的夥伴們可能因此更能夠去成為服務對象生命中的一股正能量! 當然也曾遇過關係位移的失敗案例,說失敗或許太言重了,新的詮釋是--督導與被督導者都需再學習著去接納個人的或是機構的有限性! 以我個人是任務型取向的工作者而言,要能理性地詮釋或凝聚每個任務前端的意義確實需要有對人事物保有相當的敏銳度才能辦到,督導責無旁貸地要扮演這樣的帶領角色,對事保有理性,有意識地迎接任務採取行動,對人則以感性連結,信任之餘也接納可能的不足!

簡述個人督導工作運用的幾個途徑:

一、行政工作會報:每個月至少一次進行行政庶務的工作會報,每次二至三小時,針對工作上各類行政處理程序、工作進度及分工來進行討論,也藉此討論近期任務上的優缺點檢討,可更加了解彼此的狀態,促進合作的共識。

二、團督:每個月至少進行一次,每次二至三小時,有別於工作會報的性質,督導依該段期間觀察到或是看見了團隊中較有共通性的現象/需求/困難/突破等、機構的政策、社會事件等等,來設定出團督的主題,亦會設計如優點轟炸之類的方式來引發彼此分享描述對其他成員的肯定與鼓勵,事前約一周提供大綱給被督導者知悉,團督時能就事論事廣納意見,不作人身攻擊;另每次安排由被督導者輪流進行約二十分鐘的主題式分享,一來藉以創造被督導者展現專長/興趣的機會,二來增進彼此交流學習。(可視所帶領之團隊人數來調整每次主題分享時間及分享人數的多寡)

三、個督:新進人員試用期間,個督次數至少二次,檢視確認其對於工作的期待與適應能力;試用期過後的人員,每季至少進行一次個督,依當下狀態調整個督時間長短;內容除了基本的業務內容討論,另由被督導者自行提出欲討論的主題,含括生活、家庭、工作適應、職涯規劃、、等,請被督導者盡量於個督時間的前一天提供,讓督導者事先瀏覽,以有所準備能給予更適切的回應,並需保密,不作為窺探隱私的工具。

以上三個途徑來進行督導之外,平日亦開放地面對被督導者隨時提出討論的

需求,更常發生的是能夠在實務工作的現場,及時回應給被督導者相關的工作技巧、服務策略、理念、感受等,不拘泥於督導空間上的場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