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中家扶中心 社工督導 孫海珊
27年前的我成為苗栗家扶中心新手督導,給自己期許要更努力!因為自己擔任社工員時沒有社工督導,所以沒有被督導的經驗。 由一線社工人員成為社工督導,對於職權的變化需要適應。那時候的督導角色仍常停留在個案工作的處遇及治療,忘記自己已成為督導需要多顧慮到組織層面。督導的方式大都是個別會談,而且都是在談個案工作及社工員的工作情緒狀態。有時候還自動回到社工員的位置為個案熱情衝刺,卻忽略了讓社工員學習及成長的機會。甚至將組織募款目標或組織行政工作放再次要位置。後來發現這是不對的!好像巴士上的司機離開位置跑去乘客的位置,驚覺巴士怎麼不動了!才反思;自己督導角色在哪裡?自己在做什麼?以及帶領的方向在哪裡?發現自己的督導模式常是界線不清,太熱情於個案工作的一線服務。是需要調整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及成長,擴展的自己督導角色的專業視角。
24年前結婚調職到台中家扶中心,新的工作場域、新的工作團隊是督導功力挑戰的開始!自己是鄉土味很重的督導,面對大都會高品質的不同氛圍心超不安!其實對自己的督導能力是很沒自信,提醒自己不可再又跑到第一線社工位置,需要站在有行政、教育及支持功能的督導位置。帶著忐忑不安,努力做好督導工作把任務完成。強烈感覺; 除了要有督導專業能力更要有帶人、帶團隊的能力。有很長一段時期是辛苦及挫折的,因為自己用了太多的「討好」方式建立關係!以為個督、傳達使命感及價值觀,團督提供專業議題及自己親切的態度可以建立好關係帶動組員一起努力。其實不然,到後來意識到自己的督導模式「支持」的功能比例太高,變成過度體貼被督導者感受而不敢有太多的要求。工作團隊在效能仍有進步空間。了解自己的問題在行政管理;做決策時就會很困擾要分給誰做或如何開口,工作同仁有錯誤或態度不對時沒有做嚴謹及時的處理。誠實面對及改善自己督導模式取得平衡,學習該堅持時是需要堅持的這樣才能發揮督導的功能完成機構目標。
如果問; 現在的我,什麼是最佳的督導模式呢?我會回答;「教練式督導模式」最適合我的督導風格。因為現今社會工作難度越來越高,社會工作人員專業能力也相對被要求。督導有個人能力的限制,該如何幫助自己的組員呢?教練式督導,讓我們看到教練不一定比選手厲害,但可以培育出非常厲害的選手去參加比賽。目前我的工作團隊許多是很年輕、很有想法、學歷又高的成員,我尊重他們的風格、帶他們看到他們自己的優勢及價值。協助他們思考工作上「想要什麼更好」有努力的目標並積極執行助人工作。在個督及團督時間,也許有棘手個案工作議題,也有辦理團體工作或活動的議題。督導自己像一面鏡子,提問想達成什麼目標?到目前為止做了些什麼?協助團隊成員看到自己的困難或干擾在何處?工作的價值及鼓勵尋找解決方法。期許自己在退休前可以學習當個好教練,幫助及鼓勵工作團隊成員都看重自己的工作價值有優秀的表現完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