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伶
第一站:成為督導的十八般武藝
成為督導後發現與自己想像有許多落差,以前所學的督導功能:行政、教育、支持、調解,比當社工時所想像的還要更廣。行政面,督導要能質量公平派案、報表製作、方案撰寫、內部工作分工、差勤管理等;教育面,無論遇到多複雜的個案,要能引導社工處遇方向、增進社工知能;支持面,發現社工狀況不佳或情緒低落,工作動力降低,要能適時察覺並給予情緒支持、提升團隊士氣、凝聚向心力等;在調解面,無論是社工與個案或社區間、資源連結,甚至組織成員間,都要居中協調、多方溝通能力等。除平時工作外,督導每月透過定期與社工個督及內部團體督導,發揮督導各項功能去全力協助社工。
社工常被視為「通才」,尤其是身處在公部門社區中的家庭服務中心,案件類型從一級預防到三級保護,服務對象從出生到死亡,每天面對民眾來者不拒的提供服務、每位社工不同的需求、長官民代交辦的壓力、社區對中心的期待等,原來督導必須更是個「進階版」的通才。
第二站:督導、督導,一督就倒?!
隨組織發展演進,督導職缺也逐漸增加,然而,以往有督導職開缺,資深社工會努力爭取,而現在反之,許多資深社工卻避之唯恐不及。為什麼現在的資深社工都不想要當督導?
(一)督導功能與社工期待落差:
家庭服務中心服務內容包羅萬象,除一級到三級的個案工作外,尚有團體工作、社區方案,除督導社工外,尚有許多對外溝通協調事物,尤其當督導面對組織中的行政壓力,行政功能的優先權恐與社工產生期待落差。然而,新進社工對督導期望除四大功能外,也認為督導萬能,所有問題應該可以從督導身上得到解答,當督導回答或反應不如預期時,可能會使社工期待落空或失落感。
(二)隱而未說的關係:
社工非所有事情皆會與督導分享,可能與同儕或其他人分享,社工隱而未說的原因有:認為督導忙可能沒時間、說出來也沒用、不習慣自我揭露,甚至是不同意督導作法等。然而,有些隱而未說的事會讓督導不瞭解社工當下發生的狀況,無法即時給予協助,甚至造成管理困難。組織中若有員工協助方案,可遵守保密隱私採用此方案介入輔導。
(三)督導自身的無力感:
督導在組織中產生無力感,原因可能來自於督導身處組織中的長官與社工間的夾心角色,督導自身感到無力感時,能即時找誰協助?;社工人力流動率高,督導在組織要求績效與社工期望間擺蕩;督導本身訓練未完備,在逐漸摸索中前進。
第三站:督導不倒,正向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