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澎湖中心督導徐英庭
數年前一個深夜,我與一位受服務的國中生,在巷子裡一家麵館吃著麵,這是孩子難得的溫飽機會,男孩忽然問我:「老大1,你的夢想是什麼?」
我想了一下:「我希望你能升上高中、大學,未來過更好的生活。」
男孩眼睛瞪大的看著我,聳聳肩露出一抹微笑。那時我仍為一名社工。
孩子帶有點訝異眼神,似乎透露著某種訊息,那是從來沒有受人期待的他,期待自己讓我看到這個夢想實現那一刻的盼望。
這一夜的談話,使我跨出準備做督導的第一步,因為我知道,一個人是不夠的,必須帶領更多社會工作者,共同走上這條助人之路,方能成事。
不久後,我升上助理督導、接著是督導。因著這個啟發,讓我在擔任督導之際,許下:「擴大我的影響力,使更多有需要的孩子,在社會工作協助下,改變自己的生命。讓這份有意義、且改變孩子未來的工作延續。」
「督導」相較於一線社會工作者,是一個責任多數倍的工作。督導的每一刻,我總是戰戰兢兢,不斷覺察自己:我夠資格嗎?憑甚麼來督導別人?為什麼別人要接受我的督導?
在「督導」的位子上,必須不斷面臨工作者的提問、挑戰,我要強化自己鋼鐵般的心志,如大海寬闊的心胸,必須心思澄明不間斷地引導、訓練許多工作者。
其實,督導也是人。很多時候,感到委屈了、軟弱了、退縮了,這條路上似乎孤獨了、沒有朋友了,但日升日落,天一亮,我還是必須提起勇氣,繼續「督導」。
回首擔任督導的這幾年,在督導別人的同時,其實也在督導自己。督導的三個功能:行政、教育、支持。在督導的忙碌行程中,是否能將自己的行政工作如期完成?是否有時間教育自己在督導工作上持續成長?每一個受傷的夜晚,是否有足夠強大的能量,支持著自己的心復原?
坐在督導的位子上,我真正該做什麼事?如果外界出現攻擊我的聲音,是否代表另一種求救訊號?又或是……
每每對自己有質疑,我總回過頭想著那一夜,孩子給我的炙熱提問。是阿!我想有更多孩子因我的工作,有高品質的工作者們,因著更好的服務品質,使社會善心發揮更高、更廣、更深的效益。
每反芻一次心中的初衷信念,腦海中映出每個孩子踏上改變未來的身影臉孔,我似乎從中再次找到從事督導工作的價值。
多年前與我在深夜麵館吃麵的男孩,歷經幾度波折,終於完成高中學業,升上大學、休學、工作,又再次返回大學校園。對一個偏遠山區的弱勢孩子,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我想現在如果他再問一次,我應該會回答:「我的夢想是能參加你小子的大學畢業典禮!」
我知道這已是遲早的事,而這背後,也隱含希望有越來越多的社會工作者,盡力提昇自己,一同成為督導夥伴,讓我們有機會,參加更多因著督導工作,而改變生命的孩子們,他們的每一個更好人生畢業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