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雅惠
擔任督導的第一年,我期待自己可以像以往一樣擁有融洽的人際互動,以及更淋漓盡致發揮將事情做好的本領,因此當面臨社工出缺或有臨時交辦業務時,我習慣性地承擔,我以為這樣就能做到我對自己的期許,孰不知,大部分時間我仍用一線工作者的思維在應對,那一年我比以往更忙碌,同時也幾乎都在生病,因為生理的警訊,開始思考定位和調整期待,同時參與課程和督導培訓機制,讓自己對督導這個角色有更多的認識和接觸。
在近4年的督導經驗中,能empower社工和突破第一年時對自己要擁有融洽關係的期待,是歷程中重要的轉折,而最讓我感到成就的是督導關係中的安全感建立。
第二年練習讓自己多些時間站在督導的角色上,將一線工作下放,讓自己更多時間在行政、教育和支持的督導工作上,但真正的轉折發生在孩子住院的那一週,即使掛心工作,卻因當下媽媽角色的行使更為迫切,因此快速地交代分工後,帶著公私的焦慮在醫院度過,然這一週在同仁們的協助分擔下,我可全心扮演媽媽角色不受干擾,而這一個歷程,他們學著同儕討論找到共識去因應各式情境,也因此讓他們對自己的應對和因應能力更有信心,而我們對彼此的信任感亦因此加分不少。
奠基於這個信心,更多業務上面的調整,有時會不甚成熟的以督導職權去分派工作,看見部分同仁的配合是因我坐在督導位置上的權威所致,其實這挑戰著我維持好關係的規條,但腦中思緒其實知道:這是雙方突破舒適圈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因為面對挑戰會引發焦慮或自我保護的防衛機轉,腦海中對同仁的期待v.s維持好關係的規條,其實在在考驗著我的界限和選擇,所幸督導工作是個歷程,在共同經歷後,在工作的層面上,看見同仁們可更敏銳的洞察需求,並討論更適切的服務輸送方式。
工作中,我們一起經歷了衝突和修復的歷程,加上固定的個督頻率,我慶幸除了公事外,同仁們能分享部分的私領域事件,從事件談起,看見公私領域是交互影響和牽連的,讓我更理解他們,更能掌握工作的變數。
近4年的督導經驗,歷經新手督導的調適期,從過去被督導經驗和自我期許中,摸索自己的風格;團隊的磨合期,彼此熟悉和培養工作默契;在團隊穩定後面臨同仁的異動,從集體焦慮中,看見不同成員的組合,發掘同仁們待開發的潛能,看似挑戰的背後,走過,會發現這將會淬鍊成為督導工作中的養分,滋養著我。
這一條時間軸,我無法預期接下來的變化,但我清楚知道現階段我對自己的期許:對自我狀態有更多的覺察和理解,以增進自己在面對衝突情境下情緒的平穩;同時,增加自己澄清和協助反思的能力,讓支持性督導和教育性督導被使用的比例提升,促使自己督導的功能能更全面的或熟練的交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