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導挑戰和期許

吳采晴
督導姓名 吳采晴
督導年資
目前服務單位

理性與感性的督導路 吳采晴

吳采晴

一直很喜歡毛毛蟲結蛹,然後破繭而出成為蝴蝶的故事;有次,我的個案拿了一個裡面有好多黑點點的籠子在我面前,我不疑有他的說:「這是蠶寶寶嘛!」孩子回說:「不!這是菜蟲!」我本能反應的往後跳了一下,孩子哈哈大笑起來,立刻向我解說他正在養菜蟲,除了告訴我怎麼養以外,他還跟我說菜蟲長大會變成黃白色的蝴蝶,我想趁機與孩子說蝴蝶破繭而出的故事,孩子馬上回我,他知道這個故事:「毛毛蟲結成蛹以後,在要破繭而出變身為蝴蝶的時候,有人因為看到毛毛蟲要破繭而出很辛苦,於是幫忙把蛹剪開,結果這隻蝴蝶沒多久就死了!」我很驚訝這個看起來大而化之,衝動莽撞的孩子怎會知道這故事,孩子回我一句:「這是常識好嗎!毛毛蟲要自己破蛹出來,才會強壯,也才可以飛的起來呀...」

走在督導這條路上,也很像走在一條名為"蝴蝶"的路上,似乎總要歷經重重波折,破繭後才能重生。十一年前,第一次接社工督導,因為瓶頸,敏感而脆弱但又不妥協的我決定改走第一線直接服務;研究所畢業的那一年,理性的聲音告訴自己:不做社工了!一個月後,感性戰勝,進了教育處做學校社工;

有種需要叫做不需要;某次的因緣際會,參加了三天的督導培訓,課程中老師說了句,若你的個案說:「經過你們社工的歸納分析,我才知道原來我這麼不幸福…」這短短的幾十個字,著實是個當頭棒喝,我們給了個案哪種需要,社工專業不應該是自以為是,更不應該是自閉的專業;五月天說:「改變世界的方法,是先改變那個被世界改變的自己」,頓悟到一個人的力量好小,理性的需求不斷地慫恿自己的心智:要自我實現,就要做經驗傳承,要經驗傳承,就要勇於改變,於是,在理性與感性難得和平共處之下,毅然決然的接下了現在的督導。

睽違了十年後的督導路沒有想像中的平順,它不是一條柏油路,有時大石小石落滿地,有時泥濘不堪常滑跤,更有時會被土石流所攻擊,我的理性與感性在一年內數次崩解,一年內經歷了破繭而出的震撼教育,過程中常常自問:為何改變是那麼的困難,為何這條蝴蝶路怎麼走都是困難重重呢?!

然而,督導者都知道自身需要具備一個基本能力:了解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因為要了解別人多少,就要了解自己多少;我看見了我的理性與感性,也了解到我的溫柔與倔強可以共存,帶著這樣的眼光,進入魚幫水、水幫魚的督導關係中,可以更清楚的看見被督導者的需求;這條崎嶇不平的督導路,因為自己奮力的破繭而出,長出了翅膀,也多了許多的彈性,我相信成長茁壯後的理性與感性之督導路,也將越走越順暢,越走越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