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導過程討論哪些議題

蔡佩芸
督導姓名 蔡佩芸
督導年資
目前服務單位

國軍中心輔專業督導經驗分享 蔡佩芸

 

國軍南區心衛中心 蔡佩芸社工師

對很多人而言,軍中心輔/社會工作是一層神秘面紗,一者軍中乃封閉性環境,鮮少向外公開,二者軍中的心輔/社會工作大部分由軍官擔任,僅少部分為外聘文職人員,而這些心輔/社工人員在數十萬大軍下也僅是微小的一群人,相關的資料文獻大都為內部研究,甚少對外公佈,因此外界難以一窺全貌,這也是為什麼軍中心輔/社會工作具有特殊性及稀少性的原因。以下為與目前的部隊稱呼一致,心輔/社會工作統稱為心輔工作。筆者過去為國軍醫院的醫療社工,因緣際會下參與國防部招考進入軍中從事心輔工作,目前也已經服務近十年。近幾年國防部力推專業督導制度,期待建立心輔專業及經驗傳承,而我則有幸參與這一波改革推動。

國防部在101年開始培訓專業督導種子師資(約25人),當時委託台灣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協助辦理3階段訓練,進行長達1年的教育課程及督導訓練,大課程時數加上小課程時數就將進上百小時,102年督導制度正式上路後,各地區再分組邀請大專院校學者對種子師資進行持續教育訓練,目前的國軍督導制度已經推行4年,經受督人員評核及回饋,成效及幫助頗大。

國軍督導制度的推行以團體督導為主,主因考量軍中管制嚴格、單位分散且任務繁重,且督導人力缺乏,因此以團體督導為主。當初推行團體督導制度要歸功國防部心衛中心的努力,克服上級的擔憂並秉持著強化心輔實務工作、提升專業能力、維護服務品質的考量,專業督導制度才能如願推動。

國防部的專督種子師資要求心輔工作最少5年經驗,而許多外聘文職人員動輒10年起跳的服務年資且不乏國外留學歸國及雙證照人選,尋找種子師資自然不成問題。在實際執行時,專督及受督者為專業關係,受督者透過個案報告與研討,學習接案到結案的輔導流程,並藉由同儕經驗回饋,反思跨軍種的文化差別,協助受督者對個案的處遇能力,基本上期待培養八大能力: (一)培養問題評估能力、(二)培養問題解決能力、(三)強化危機處理能力、(四)有效輔導評估、(五)自傷防治協處、(六)強化專業倫理思考、(七)理論實務結合運用、(八)建立專業支持系統。

督導過程中最常討論的議題分別是:個案服役適應及自殺/自傷防治問題。部隊環境有其特殊性,不管是義務役或者志願役,在階級制度下生存必然有一段適應期,所有在民主社會中所強調的自由、民主、自我意識,在軍隊當中只剩下服從、紀律、嚴肅、剛直,對很多人來說若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很難面對極端的差異,因此部隊適應問題是督導過程中最常提及的議題,再來自傷防治則也是積極教育的重點,因為案主個人及家庭狀況迥異,個人抗壓性不一,有些人在就學時期就已經有自傷經驗或精神病史,進來軍中這個高壓力環境更需要掌握防範。

在督導工作執行中,個人覺得最有成就感的地方在於個案權益及服役品質獲得提升和保障,新進資淺心輔人員有場合可以進行個案討論並在過程中提升自我專業能力。且藉由專督的團體,資深心輔人員的經驗也得以傳承,當然最大的受益者是案主,案主在層層被壓迫的階級制度下,心輔人員可以透過專業的支持協助案主並進行資源整合,這是我覺得在目前專督過程中最有意義的事情。